脑血管疾病是目前人类三大死因之一,我国每年死于脑中风者有160万之众。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,脑梗死的治疗也获得了飞速发展,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都认为,超早期溶栓是脑梗死治疗的关键。
脑梗死是指局部脑组织因供血障碍而发生的缺血性坏死,其根本原因是在颅内或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下,侧支循环又不足以代偿供血,而导致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。如果在发病后3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,那么瘫痪的肢体就可能完全恢复正常;相反,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机,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将十分困难,甚至遗留下终身瘫痪,这可真是“机不可失,失不再来。”不久前神经内科就诊一名患者李某某,女,56岁,因言语不利、右侧肢体活动不利2小时入院。入院时患者神清,BP:160/120mmHg,构音障碍,右侧中枢性面舌瘫,右侧肢体肌力2级(可在床上平移,无法对抗重力),头颅CT示左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,NIHSS评分9分,考虑为急性脑梗死,因发病时间短,处于溶栓时间窗内,综合评估患者各项指标,经家属同意签字后,立即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。静点药物完毕后患者言语不利明显好转,右侧肢体肌力恢复正常,出院时NIHSS评分0分。
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目的是开通急性闭塞的动脉,通过溶解血栓,使闭塞的脑动脉再通,恢复梗死区的血液供应,防止缺血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损伤,挽救缺血半暗带。溶栓治疗的时机是影响治疗的重要关键之一。急性缺血性卒中症状发生后3小时内,是进行溶栓治疗的最好时机,时间就是大脑,抓住时间,就等于提高了以后的生活质量。